市場化是三網融合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前進方向
2011-03-16 14:23 科訊網
導讀:兩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說今年三網融合不會擴大試點,前工信部長李毅中說三網融合急不來。廣電系在兩會上幾乎沒有發(fā)出聲音。
兩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說今年三網融合不會擴大試點,前工信部長李毅中說三網融合急不來。廣電系在兩會上幾乎沒有發(fā)出聲音。
如果把兩任部長的話加在一起,就是三網融合要在已經定下來的試點城市中慢慢來,2011年三網融合在地域上不會擴大,在速度上也不會很快。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只是在“建設高性能寬帶信息網”之后,有一句“加快實現三網融合”。自從去年7月三網融合試點城市正式公布之后,在政府政策層面就沒有關于三網融合的公開消息披露了。
廣電系則說,三網融合已經取得了“實質性進展”。但是其所指的主要是IPTV中央集成播控平臺和地方集成播控平臺的基本建設完成,為三網融合的雙向進入也就是電信運營商開展IPTV業(yè)務建好了一個平臺。
三網融合的現實中,無論是電信運營商開展視頻業(yè)務還是有線運營商開展電信業(yè)務,基本山沒有實質性進展。這就是三網融合開展一年多來的實際情況。而且按照部長們的說法,今年也不會擴大試點,也不會有很快的進展。那么三網融合到底怎么了,其方向在哪里?其進展緩慢的癥結在哪里?筆者試著從驅動三網融合的三駕馬車——市場、技術、政策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。
驅動三網融合的三駕馬車之一——市場篇
在信息化的道路上,高性能寬帶網絡、云計算、物聯網等是重要的基礎設施,三網融合是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之一。信息化實現之后,三網融合自然水到渠成,是信息化的題中應有之義。但是在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中,實施三網融合會讓網絡運營商提升網絡的性能和運營能力,提升市場化的水平,自然會大大促進信息化的步伐。這是三網融合的意義所在,并不是為了三網融合而三網融合。
在國家長遠發(fā)展戰(zhàn)略層面,三網融合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;在社會信息化層面,三網融合客觀上會提升各個行業(yè)的信息化水平,加速經濟、科技、教育等全面社會發(fā)展;在用戶消費層面,三網融合將滿足用戶多元化、多層次的消費需求。
各類機關企事業(yè)組織、家庭和個人用戶的市場化需求是三網融合的動力源泉。提供三網融合設施和服務滿足市場需求,獲取利潤發(fā)展壯大是網絡運營商的渴求。市場化是三網融合的不二前進方向,非市場化的三網融是不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。
因而,可以從國家戰(zhàn)略的角度談三網融合的重要意義,也可以從人民的利益和需求等宏觀層面談三網融合,但是如何發(fā)展三網融合必須落實到市場這個維度上,否則不免流于清談。
電信網、互聯網、電視網的三網融合,現實中市場化的利益主體首先是電信運營商、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,以及電視臺、視頻節(jié)目制作機構、互聯網ISP和ICP已經上游產品和服務提供商。市場化的商品是多樣化的視頻內容和服務、網絡服務、設備等。各類消費者是三網融合商品的買單者,這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三網融合市場經濟。
在目前三網融合進展艱難的現實中,市場化的IPTV將是一個突破口。IPTV被視為三網融合的典型應用。到2010年底,中國IPTV用戶已經達到800萬戶,這是在市場化受到重重限制之下取得的突飛猛進。隨著CNTV的IPTV集成播控平臺在各地對接完成,IPTV在2011年開始必將迎來一個為期數年的井噴發(fā)展時期。這必將帶動電信運營商網絡的大提升,必將拉升整個IPTV產業(yè)鏈的繁榮,同時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視頻服務,而廣電同時獲得收益,這將是一個以市場化為導向的一個四贏局面。CNTV已經將2011年的IPTV用戶發(fā)展目標定為從零到500萬,這是一個令歐美各運營商不敢想象的數字。
IPTV發(fā)展井噴的預期來源于對市場的信心,來源于各方對市場效益的期盼,政策在這里所起的最主要作用不是促進,而是取消了不恰當的限制。電信運營商利用IPTV捆綁服務發(fā)展鞏固高端用戶,并奪得未來發(fā)展先機,廣電利用內容控制權分得豐厚收入。在三網融合糾結的情況下,這是廣電、電信雙方唯一一拍即合的事情。
電信運營商各自為自己的視頻運營在厲兵秣馬,一旦廣電、電信監(jiān)管體制或者監(jiān)管方式發(fā)生重大變化,電信運營商必將在視訊領域大施拳腳,市場化的利益格局將發(fā)生重大重組。
三網融合的市場當然不僅僅限于IPTV,但是在目前的行業(yè)、體制、技術等現狀下,IPTV將率先擺脫限制投入市場大潮。在其他的領域,市場化也必須成為一個導向,政府政策應僅僅限于基于公共利益的監(jiān)管,當體制、政策理順之后,市場化的三網融合將一日千里,必將迎來一個繁榮的三網融合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