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作為我國智能科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和戰(zhàn)略科學家,戴汝為一直執(zhí)著于錢學森先生“復雜巨系統(tǒng)及其方法論”的科學研究,這是中國科學家的原創(chuàng)科學思想。在建立其實踐形式“綜合集成研討體系”當中,戴先生付出大量心血,取得重大成果,得到國內外的高度評價。
上世紀50年代的青年學子們肩負“為國家健康工作50年”的使命,他們有理想、有抱負、朝氣蓬勃、日以繼夜、不甘落后的精神,深深印在為科學院已經(jīng)工作了近60年的中科院院士戴汝為的身上。他依然保持著“老驥伏櫪”的精氣神,正在組建一個研究團隊,搭建一個專注于研究和實現(xiàn)智慧城市的“綜合集成研討”公共平臺,能夠科學地界定“智慧城市”的概念、標準、建立相關的評價體系,乃至解決在模式選擇等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,從而澄清當前在“智慧城市”建設當中存在的諸多混沌之處。

前不久,南京的科技產(chǎn)業(yè)園找他商談,醞釀成立一個由戴先生領銜的“智能科學技術研究院”。這個研究機構將采取靈活、高效的運作方式,由科研院所、高校的相關專家組成戰(zhàn)略咨詢團隊,南京方面則給科學家們提供創(chuàng)新研究的空間和平臺。對這樣“寬松”的研究環(huán)境,戴院士感到,能夠帶領有志青年學者們在那里做出對社會需求有重大意義的工作。
盡管家人擔憂他的健康,但他還是痛快地應允下來?!安粓D回報,一心做事,才能做成?!笔鞘裁丛蜃尷峡茖W家怦然心動?促使他形成這一想法的原因其實來自一篇報道。2013年11月,《中國科學報》在頭版刊發(fā)了一篇名為《智慧城市需要“大智慧(601519,股吧)”》的報道,引起戴汝為的關注。報道介紹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諸多亂象,并分析了這種現(xiàn)狀背后深層次的技術、制度層面的原因。他對于報道中提到的“中國智慧城市”建設投資巨大卻無一成功的現(xiàn)實深感憂慮。
于是連續(xù)幾天,戴先生忙著調研、思考,熬夜整理思路,就智慧城市的問題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。他的學生在安排記者采訪時特別強調了他對于此次采訪的重視?!八罱苊Γ埠芷v,但他堅持要和你們說說這個話題?!?/P>
作為我國智能科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和戰(zhàn)略科學家,戴汝為一直執(zhí)著于錢學森先生“復雜巨系統(tǒng)及其方法論”的科學研究,這是中國科學家的原創(chuàng)科學思想。在建立其實踐形式“綜合集成研討體系”當中,戴先生付出大量心血,取得重大成果,得到國內外的高度評價。
“復雜系統(tǒng)”的超前學術思想來自至今依然全新的交叉學科領域。作為傳承者,戴汝為也始終在用“人—機結合綜合集成”的科學方法來解決自然、經(jīng)濟和社會中各種復雜系統(tǒng)的難題。
“《中國科學報》關注這個問題是有眼光的!”戴汝為說,他想按照錢學森的科學思想理論構建一個系統(tǒng),從概念、基礎、功能、標準、建設方式、效果等方面給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一個“集大成,得智慧”的“標準模板”,他認為,30年前錢學森先生就已經(jīng)提出的“整體設計部”正是今天我們遇到的解決社會難題的“大智慧”。
“錢老的很多思想、方法至今仍都具有原創(chuàng)價值和重要的現(xiàn)實與深遠意義!包括現(xiàn)在的大數(shù)據(jù)概念在錢老的理論體系中早有論述?!贝魅隇閷δ壳翱萍碱I域的發(fā)展頗有感觸,他深情地說,我們在傳承、深化錢學森的重要科學思想理論,用于解決國家急需、社會應用迫切的問題上,應該進一步學習了解,現(xiàn)在做得還遠遠不夠。